云南省昭通市林业和草原局“四化”模式推动全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0-09-08 09:28:47浏览:0评论:0来源: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核心摘要: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竹类的多样性,属中国竹子分布的混
 

昭通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竹类的多样性,属中国竹子分布的混合竹林带区。全市共有竹类植物15属72种,属数占全国和全省属数的38.5%,种数占全省种数的19%,占全国种数的8.6%,是我国西南地区竹类植物富集区之一。近年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以“短能脱贫、长能致富、远能赏绿”的战略眼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要义、“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顶层思路、“打造600万亩竹海,实现百亿元产业”的坚定目标,推动昭通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标准化种植

  牢牢抓住标准化这个根本,形成符合昭通实际的标准体系。一是强化种源管理,确保竹种品质。督促指导各县(市)林草部门在新植基地建设中严把种苗调运、检验、使用 “三不准”质量关。即:不具备“三证一签”的种苗不准进入市场,不出具种源地证明的种苗不准进入基地,达不到优质种苗(Ⅱ级及以上)条件的种苗不准出圃,确保全市新建竹基地高质量建设。二是强化质量管理,确保目标成效。督促各县(市)必须按照年度施工作业设计与造林地块、低效林改造(抚育)地块一一对应,做到种苗检验到源头、施工地块到小班、施工指导到现场、施工质量责任到人,全面、高效推进新建基地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建设进度。在竹产业重点县(市)累计完成新建标准化竹基地125.32万亩(2018、2019年74.7万亩、2020年春季造林50.62万亩),低效竹林改造106.74万亩(2018、2019年75.93万亩、2020年30.81万亩)。2020年规划建设120.15万亩,低效竹林改造40万亩。到年底,全市竹产业将达450万亩以上,投产面积达177.8万亩。三是强化科技服务,构建标准化科技体系。为将昭通竹产业向优势、高产、高效的产业之路转化,近年来,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制定了《昭通市金佛山方竹高效培育技术》和《昭通市筇竹高效培育技术》等技术规范,始终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以规范标准的基地建设为依托,着力加大科技投入与人才引进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与人力资源存量资源。

  此外,加强与科研院校、院所合作,强化专业技术队伍建设,逐级开展科技培训,市级负责至县区、县区负责至乡村、乡村负责至辅导员、辅导员负责至林农,全覆盖、层层建立健全竹产业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带领竹农开展低效竹林提质改造、病虫害防治等综合管理措施,引导竹农“提质增效就脱贫,科学管理就致富”。

  二、精细化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到图斑”的要求,实行网格化管护,织化运作,实现地块落实到图斑、施工组织到图斑、技术指导到图斑、质量管控到图斑,推动竹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一是坚持分组挂包指导到县。市级整合各类林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成立了服务竹产业发展的8个专家工作组,多次深入北部8县(市)开展技术指导和实用技术培训,推进全市竹产业发展。二是坚持精细管护、落实责任到人。以林区道路、天然冲沟等为界,每300亩左右为1个小班实行小班网格化管护,制作小班管护责任公示牌,标明小班位置、面积、株数、责任人、管护时间、管护内容等,做到面积精准、责任精准、管护精准。三是坚持标注识别到株。学习绥江经验,坚持精细管护、高效产出,对每株种植的竹苗用标记牌进行标注识别,标明其所在的小班号和株号,便于验收过程中竹苗数量清点,幼苗管护识别,日常管护过程中补植补造、施肥、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细化到小班,精准到株,确保应种尽种、应管尽管,集中连片发展。

  三、组织化推进

  牢牢抓住高度“组织化”这个牛鼻子,将组织化贯穿于竹产业建设的全过程。一是规划“一张图”。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做大做强竹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竹,笋用为主,笋材结合,综合利用”的原则,规划“一山五河谷”空间布局,着力推进竹产业基地建设。《意见》将任务细化到县(市)、分年度落实推进。市林草局在综合全市竹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为原则,积极与西南林业大学对接合作,编著《竹产业规划》(初稿已经完成)。规划从原始资源摸底统计入手,进一步明确了竹产业发展目标,按照资源差异,指导各县(市)竹产业发展方向、加工企业布局以及第三产业发展,配套政策、保障措施,为全市竹产业未来10年发展做了定位,确保一个蓝图绘到底;二是管理“一专班”。为切实加强对全市林草产业发展的专业技术培训、指导、示范和督促工作,推进林草产业组织化、规范化建设,市林业和草原局整合力量成立林草产业领导组,由局长任组长,各副局长任副组长,分县(市)挂联督导竹产业推进。三是引领“一龙头”。在做好林业一产的同时,把二三产业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招商引资,推动土地、人才、技术和龙头企业等生产要素向现代加工产业园区集聚,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互联网+为支撑的现代物流营销服务体系,着力打造产业特色突出、企业紧密合作、辐射带动力强的竹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进一步依托彝良小草坝天麻交易市场融合,建立竹笋产品一级交易市场和发挥彝良山益宝技术优势,建立竹产品研发和品牌创建基地;发挥企业优势,以永善菜人家为基础,培植竹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以大关木杆镇为基础,做大做强筇竹笋和筇竹工艺家具、筇竹工艺品加工。

  四、公司化运作

  积极探索和运用“龙头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公司+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村集体公司+农户”“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采取政策扶持、内引外联等办法,大力宣传,与农户协商,动员农户自愿以土地入股,自愿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协议,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农户参与产业基地建设和提质增效,积极发展林产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把竹产业与企业发展和群众利益结合起来,把千家万户的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结起来,提高竹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推进竹产品加工业发展,形成以产业扩大就业、以就业带动农民增收、以农民增收拉动竹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拉长、加宽、增厚竹产业发展链条,推动竹产业做大做强,助推脱贫攻坚。云南菜人家食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以产业带动永善县6个乡镇12465户、62655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560户22860人)发展种植方竹十万亩,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稳定的岗位和收入带动了周边贫困户脱贫致富,也彻底改变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家庭无人照顾的现象。

  以“四化”标准推进全市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进林草行业“十四五”产业发展的坚实动力。将进一步强化种源管理,强化技术指导,确保造林成效。把握时间节点,加快推进提质增效工作进度。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突出“一县一品”特色,加快推进“三品一标”报审认定工作,进一步抓实产业发展定位的优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企业培育布局、拓展文化旅游等工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促进林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将竹产业真正建设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云南省元江县林草局开展面山杨善洲纪念林非洲乳油木示范项目苗木抚育工作

上一篇:

浙江桐庐开展森林督查守护绿水青山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linjiaowang@163.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