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开幕

2020-11-04 11:28:25浏览:2评论:0来源:林产品网   
核心摘要:  11月1日上午,第13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彭佳学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森博
 

  11月1日上午,第13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开幕。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彭佳学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森博会开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经济师杨超,浙江省林业局局长胡侠,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林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上海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办事处专员苏宗海,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秘书长王满,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业和草原改革发展司副司长李玉印,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于辉,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蒋珍贵等出席开幕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各省(区、市)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森工(林业)集团,国家级林业会展城市,浙江省省级有关部门及各地市有关负责人,媒体记者,以及参展商、采购商代表等参加开幕式。

  杨超在致辞中说,义乌森博会是展示林草产品、宣传林草产业、提升林草事业影响力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本届森博会线上线下同步举办,是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于提振信心,扩大内需,促进林草产业克服疫情影响复苏发展,助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胡侠介绍到,浙江省充分发挥七山的生态和市场先发优势,深化三产融合,加快转型升级,绿色富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全省林业行业总产值达6600多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超百亿美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17%来自林业,部分重点山区县农民收入的50%以上来自林业。森博会已经连续举办12届,累计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万余家企业参展,实现成交额5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综合林业展会,加快和推动了浙江林业产业的蓬勃发展,见证和促进了世界林业产业的合作共赢,演绎和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精彩故事。本届森博会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富民 健康生活”为主题,在强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汇聚行业精英,聚集优质资源,创新举办方式,融合线上线下,倡导健康理念,突出结对帮扶,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希望大家抓住这一良好机遇、深入交流、深化合作,加快林业产业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紧密协作,推动产业融合化、市场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携手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局面,为提振大众消费信心、加快林业经济恢复、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作出积极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彭佳学、杨超等进行了巡馆参观,来到常山馆前,参展商热情地介绍了常山山茶油的产品特色、生产规模等发展情况。来到景宁某家庭农场展位,农场主向大家展示了土蜂蜂巢,据他介绍,要形成这样的蜂巢需要一年的时间,引来一阵惊叹。

  本届森博会最大的亮点是线上线下联动,拓展贸易渠道。首度触网,同期举办“线上森博会”,通过线上平台和大数据技术自动匹配供需信息,供需双方可自行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贸易交流,精准对接,多点连线,并可通过关联链接,同步到企业网店。在会场的中央连廊,12个直播间格外引人注目。在小小的直播间内,网红主播各显身手,有的身着民族特色服饰,有的现场试吃产品,有的边唱歌边直播,生动地介绍、展示各类产品。本届森博会为浙江省11个地市及各地品牌企业安排专场直播,通过邀约直播网红或企业自主登台带货等方式,展示各地林业产业特色,以及各龙头企业品牌和产品性能,吸引更多人关注林业产业,登录线上平台进行洽谈合作。线上森博会平台的设立,打破了时空界限,提升了便捷性和实效性,让网络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流量成为新农资,让永不落幕森博会成为现实,打造了全国林业云展会的“义乌样板”。线下同样人气不减,多年来,“逛森博”已经成为义乌市民的保留节目,对外地游客也很有吸引力。来自宁波的张先生一家,特地赶来义乌逛展,他们表示,森博会产品繁多,展馆各具特色,一家人兴致勃勃,满载而归。

  本届森博会首次设立了林下道地药材精品展区和林草装备精品展区,顺应了当前健康产业和林业现代化发展需求。为进一步提升森博会国际贸易影响力,本届森博会继续举办跨国采购商贸易洽谈会,根据参展商的行业数量、比例、销售市场等因素,按一定比例进行采购商精准配对邀请,提升展会交易实效。

  展会期间还将举办两大论坛——林业产业创新发展培训班暨林业产业跨境电商高峰论坛、森林康养和自然保护地产业发展研讨班;两大赛事——森博会木(竹)雕艺术“金雕手”创新设计大赛,森博会优质产品推荐、组织奖评选;一个会议——浙江省林下经济协会一届二次常务理事会等配套活动,将进一步丰富森博会产能合作交流的支撑平台功能,助推林业产业品牌化进程。

(局办公室、局林业改革和产业发展处、省林业信息宣传服务中心、义乌市林业局)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宁夏将构建“快进慢游”旅游新格局

上一篇:

安徽林长制改革闯出新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linjiaowang@163.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