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把“两山”理念转化为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

2020-12-09 11:30:39浏览:5评论:0来源:云南日报   
核心摘要: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十多年来,浙江全省上下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
 

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发源地。十多年来,浙江全省上下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把全省域作为一个大花园来打造,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变“盆景”为“风景”,变“风景”为“钱景”,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打造出一幅“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堂、一线一风光”的美丽乡村振兴新图景。

  12月3日,云南省党政代表团赴浙江学习考察的第一天,就来到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和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鲁家村,学习“两山”理念如何引领浙江走出一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绿色发展之路的实践经验。

  守护 人与青山两不负

  初冬的余村,游客不减,生机勃勃。人们最爱“打卡”的地方有三处:一是村口那块镌刻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红色大字的石碑,二是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余村时开会的会议室,三是今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次来到余村时所参观的农家乐“春林山庄”。

  “15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今年,习总书记再次来到余村,就好像又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大红包’,让我们更有信心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啦!”余村第一个农家乐“春林山庄”的老板潘春林开心地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余村炸山开石矿、办水泥厂,虽赚了钱,但环境污染严重。面对遮天蔽日的粉尘和多发的安全事故,余村人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可未来究竟路在何方?余村人十分迷茫。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调研,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鼓励余村走绿色发展之路。从此,村班子带领村民封山护水、拆除违建、绿化村庄、美化庭院,动员村民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

  “以前,我一去矿山跑运输家人就提心吊胆。现在,一家人在漂亮的村子里开农家乐,能比过去多赚几十倍。”潘春林是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再到“卖服务”的见证者。如今,“春林山庄”客源不断,潘春林还和村里人一起经营旅行社、旅游车队和布草洗涤公司,成了致富带头人。

  守住“绿色发展”这一支点,余村人不断焕发乡村振兴的新气象。如今,以村民章兰芝家“绿缘客栈”为代表的民宿2.0版本,也在余村萌芽了。落地玻璃的阳光房、慵懒休闲的大露台……浑身透着设计感的“绿缘客栈”,具备了“网红”民宿的特质,与村里传统的农家乐形成差异,节假日800元一间都“一房难求”,一年能挣40万元。从设计到经营理念的转变提升,这一切都缘于章兰芝从大城市回到乡村的设计师儿子胡斌。近年来,余村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许多像胡斌这样有才华、有见识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放眼浙江,农村“归雁计划”正在积极推行中,各路人才纷纷被吸引返乡投身乡村建设。开民宿、做导游,打开庭院展现村庄文化,开启直播营销当地特产,人才的回流带动了产业的创新,昔日的空心村重新成为人们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激情和活力。

  从生态觉醒到率先启航,再到加速蝶变,余村本没有名胜古迹、绝美山川,靠着“两山”理念的引领,修复生态、营造“农家味”,书写出一份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当下,云南决战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成效,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和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更需从余村的故事中汲取信心与力量,全力守护好这方绿水青山,坚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转化 用创意“点绿成金”

  绿水青山如何变为金山银山?建设美丽乡村的“模范生”鲁家村,用一辆小火车串起了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做好了拓宽“两山”转化通道这篇文章,成为美丽乡村的中国新样板。

  2011年的鲁家村还是一个没有特色、没有产业、留不住人的“空心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家庭农场”,新上任不久的村“两委”班子立刻把心动化为行动,赴台湾学习取经,立志在鲁家村建设家庭农场集群。

  在村“两委”带动下,鲁家村一众乡贤凑出300万元启动资金,请设计公司对整个村子进行村庄环境规划、产业规划和旅游规划。继而,凭借这3份规划,村“两委”游说四方招商引资,费尽心力后终于开建起18个特色各异的家庭农场,并用一辆观光小火车将它们串联起来,将鲁家村打造为一个“有农有牧,有景有致,有山有水,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鲁家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均呈现出逐年上扬的幸福曲线。

  鲁家村的成功实践,是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一次大胆创新,解读其发展模式,可为我省大型农业园区或村集体主导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很多启示。

  规划引领做好顶层设计。鲁家村不惜重金聘请专业团队,按4A级景区标准对全村进行规划。先期设置的18个家庭农场,分别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中草药材等为主题,没有一家重复,且为做大白茶、花卉等绿色农产业奠定了基础。

  架构科学保证持续发展。鲁家村“公司+村集体+农场”的经营模式,让农田变农场、小村变景区、村民变股民。他们与当地知名旅游企业共同投资组成了农业发展公司和旅游公司,前者负责运维田园综合体的各个场地,后者做好营销吸引客源。之后又成立了乡土职业技能培训公司,为村干部、创业者、就业者提供乡村旅游培训。

  合作分红调动积极性。鲁家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利益分配机制,村集体、旅游公司、家庭农场主按照约定比例进行利益分配,村民再从村集体中享受分红,确保了各方的积极性。

  在浙江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了“无中生有”一词在之江大地使用的频率很高。了解了鲁家村的故事后,才明白为何这个词总是被当地人自豪地提及。无文化资源、无产业支撑、无山水风光……没有“先天优势”,却能“后发制人”。鲁家村,正是凭借“无中生有”的创新精神,搬山、造水、串景,壮大集体经济,把“含绿量”点化为了“含金量”。

  融通 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2018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浙江“深入总结经验,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

  多年来,浙江积极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勇于尝试、大胆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输出了许多明晰的思路和务实的举措:

  一张蓝图。践行“两山”理念,浙江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把“千万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龙头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实现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升级版的迈进。

  规划引领。浙江省制定出台了《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行动计划(2018-2022年)》,把全省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规划统筹、整体推进、分类施策、因村制宜,把“盆景”变为“风景”,实现乡村整体美、城乡全域美。

  突出特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绝不能搞单一模式、千篇一律、千村一面,而是要立足实际做好产业文章、特色文章、改革文章、优势文章。近年来,浙江各地涌现出土地综合整治型、旧村特色改造型、拆迁重整型、旅游带动型、产业融合型等多种乡村振兴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共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大胆创新。为解决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用地难、用地贵问题,加速乡村三产融合发展步伐,浙江省借用工业“标准地”概念,推出首个农业经营性项目“标准地”,即拿出用地指标,作为以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的休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用地。这一政策创新,减轻了农业主体资金压力的同时,还盘活了闲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了增收。

  成果共享。安吉县余村正在分批推进“推倒自家一堵墙,共赏院内一方景”的庭院开放示范工作,让手工艺品、农特产品更快融入“共享经济”,让更多人共享发展红利。更重要的是,类似余村、鲁家村这样的先行示范村,也基于“推墙共享”的理念,不断将自己的成功经验输送向全省甚至全国,让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成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画卷。

  15年来,浙江通过守护、转化、融通,让“两山”理念从新思想新理念、变成了新常态。

  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云南提出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为的就是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鲜明底色。

  学习浙江、寻找差距、增强动力,将“两山”理念转化为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大胆创新突破,云南正当其时。(记者 唐薇 闵楠)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已建设120公里

上一篇:

17年坚守绘就八虎台的绿色底色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linjiaowang@163.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