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三朝看牡丹,一起走进古诗中的“国色天香”

2020-04-23 10:11:09浏览:9评论:0来源:林产品网   
核心摘要: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时节,正是牡丹花开之时,是人们欣赏牡丹的最好季节,因此牡丹花也叫谷雨花。意思是谷雨之后三天,就可以看

谷雨三朝看牡丹。谷雨时节,正是牡丹花开之时,是人们欣赏牡丹的最好季节,因此牡丹花也叫谷雨花。意思是谷雨之后三天,就可以看牡丹了。此时间的牡丹花瓣硕大,艳而不俗 端庄不媚,可谓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了解几首关于牡丹的唐诗,再去欣赏国色天香的牡丹,畅想盛唐时牡丹花开万人空巷的盛况,回味文人墨客赏花诉事、抒发情怀,应是别有情趣,也更有意境。如果能有感而发怀古思今再赋诗词,那这个春天就再完美不过了。

古人赏花赋诗,良有以也

春暖时节,踏青赏花在古代就牵动着众多文人骚客的情愫。牡丹娇艳多姿、雍容华贵,花容端丽,据记载从隋朝起牡丹就成为了名贵的观赏花卉,到唐代更是盛况空前,也就留下了众多以牡丹为题材的脍炙人口的诗篇。

《红牡丹》 作者: 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这首诗成于安史之乱前,“汉皇重色思倾城,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小女一朝选在君王侧后,唐玄宗宠爱有佳,甚至“姊妹弟兄皆列土”,以致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逐渐怠慢朝政、加上政策失误,导致朝政昏暗、社会动荡。王维看着艳丽的牡丹悄悄绽放,颜色深深浅浅明暗交辉,但却愁肠欲断伤心不已;家国有恙,心中悲戚;或许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最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境吧。

及至安史之乱后,饱受两面诟病的王维,早已没了那份家国情怀,经历了大繁华大动荡,愁肠欲断与屈辱及被清算后的王维或许已经万念俱灰,于是常常探究于生命的本质。于是他在辋川又写下了一首“无我”“无心”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首虽不是描写牡丹,但却是为花开花落的思考。没有任何情绪,也没有自我的表达。没人来看,自开自落。甚至有了王阳明:“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的哲理。

《惜牡丹》 作者: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只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唐朝对牡丹的钟爱更是盛况空前;花落春归去,时复又一年;对春的伤怀,对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文人墨客之一的白居易也不例外。

恍然间看到阶前的牡丹,本就姗姗来迟的牡丹也只剩下几枝残花了,叹息美艳的牡丹即将凋零,也感叹时光的无奈;是啊,只剩下这几枝牡丹了,如果一夜风来,恐怕真就花尽春去了。"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想想那种凄凉实在是伤神;赶紧拿来灯火,借着光再看看这残红吧。这种把灯看衰红的行为,也是作者对牡丹无限的怜惜。

 

《牡丹》 作者:元稹

簇蕊风频坏,裁红雨更新。

眼看吹落地,便别一年春。

元稹与白居易是同学,也是诗友,世人将他们称为“元白”。元稹观花细致,簇蕊的牡丹太过娇贵,雨露含羞让牡丹艳红美丽,其专心的神态一如其描写菊花那样“遍绕篱边日渐斜”,然而美好的东西往往易逝,当风吹落一地花瓣,春天又将过去,岁月更替又一载。诗人惜花伤春,在繁花中看到即将一春归去,也生出些许伤感和对时光的感叹。

 

《赏牡丹》 作者: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举国上下争宠牡丹,文人们纷纷作诗吟诵牡丹,抒发喜爱之情。刘禹锡放开对牡丹的形态之美的具体描绘,将之与庭前芍药、池上芙蕖这样名花相比。芙蕖虽然娇娆但缺少份端庄,荷花淡雅却少点风韵,唯有牡丹可谓是国色天香;花开时节,不但是自己,人们相观赏牡丹的盛景都能轰动京城。足见牡丹之美、牡丹之艳。当然此处,作者也不只是写牡丹,而是借着写牡丹抒发自己的情怀。至于说此时的牡丹花是否就是说的诗人自己呢?或许只有作者知晓。

 

《清平调词三首》 作者:李白

回眸一笑,得到皇帝的宠爱,杨贵妃让六宫粉黛尽失颜色。从此芙蓉帐暖春宵苦短,君王不早朝已经是常事。骊宫高处仙乐飘飘,集三千宠爱一身的宠妃缓歌慢舞,如此美妙时刻美妙场景,君王百看不厌。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真的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春天牡丹花开的时候,君王陪伴佳人赏花,花美人更美,看到此景,就找李白写诗。李白看到国色天香的牡丹,看到倾城倾国的贵妃,看着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于是写下了《清平调》。

 

(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美艳的牡丹重叠而生,绽放的轻盈动人;春风拂栏,牡丹上的露水夺目璀璨,凝聚天地精华的清香四溢;雨后的云彩折射出七彩的光芒,清净明亮又格外柔和;可是这两者在美艳的杨贵妃面前都黯然失色,以致这彩云还想要更美艳的衣裳,倾城倾国的牡丹还想要更美的容颜。奉命写诗的李白,自然知道唐玄宗想要什么,也自然知怎么写;笔锋一转,浪漫又豪迈的李白感叹到,如果不是在仙山上看到,大概也只能在月下瑶台上偶遇了。

 

(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牡丹一枝红艳凝香带露,力压群芳,但却无法与杨贵妃的美相比,贵妃美到什么程度呢?如今的汉宫无人能比,如果要找个参照对象,也只能是汉代的赵飞燕了。刚刚跨越了仙界与人界的对比,此时跨越时空的对比,不同标准的强烈碰撞,将这种美的程度展现的大气磅礴又触摸可得。从虚到实的变换,电石火光却震撼人心。

 

(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名花倾国,各取所得,两厢甚欢。尽管李白可能并不是这个意思,但两相欢的细节确实写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如痴如醉。若说为何春风带幽怨呢,原来杨贵妃在牡丹花边的亭子里靠着栏杆看牡丹呢。

尽管是被皇帝要求写诗,但依然写的这么飘逸,浪漫,写的这么出神入化,唐玄宗与杨贵妃不开心都不行,李白诗仙的头衔,实至名归。

 

唐朝对牡丹的痴迷与狂热

赏花踏青吟诗是古人重要的社交活动,到唐朝本就有着贵游文学气息的环境下,踏青赏花就成了颇为时兴的活动;尤其对观赏牡丹的狂热更是到了空前绝后的盛况。我们也能从以下诗篇中窥见一二。

《牡丹芳》 作者:白居易

我愿暂求造化力,减却牡丹娇艳色。

少回卿士爱花心,同似吾君忧稼穑。

牡丹花开时节,又逢春意渐浓。古人踏青游玩赏花的雅兴由来已久;凡是有花之处定有很多人相聚观花赋词,开放的唐朝连女士也是聚众而行;杜甫的《丽人行》就描绘了女性春天盛装出游的景象。男士更是秉烛夜游,宴饮赏花;李白的《夜宴桃李园序》就写了与家人“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夜游赏花盛景。

此种宴饮赏花之风在国色天香的牡丹盛开时节尤为盛行,吸引乡野或庙堂之人聚会成风,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小吏平民,醉心于此乐此不疲。白居易看到此景也深深无奈,只好希望自己能有神仙法术之力,减去牡丹的几分姿色,以求让大家少做些饮酒赏花的事,庙堂之上的多想想国计民生的事,身处江湖的平民百姓也多为君王分担几分,希望大家和天子一样多做做重农念民的正事儿。

 

《秦中吟·买花》 作者: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值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谕。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如果说白居易的《牡丹芳》写出了人们对牡丹的痴迷,那么这首《秦中吟·买花》则写折射出人们对牡丹的狂热。帝都的暮春,车马喧闹,又到了看牡丹买牡丹的时节,城里的人们结伴而出,为了喜欢的牡丹出手阔卓一掷千金。有株花开百朵的,竟然要25匹布帛(古代以五匹为一束,二十五匹帛相当于8万钱)何其昂贵;买牡丹养牡丹狂热到城里家家如此,人人痴迷地步。热闹喧哗中,“低头独长叹”的对比,为作者的写作目的画上点睛一笔。仿佛镜头由远及近,从喧闹的车马,到无人理睬的叹息,也将一株牡丹与十户人家的税负的对比升华。

 

牡丹花好,赏心悦目;借古鉴今,诗书古今;趁着花开正好,看一春美景,赏古风雅怀。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全国各地举办爱鸟周主题宣传活动

上一篇:

[林业扶贫]行走纳雍,希望之林正茁壮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linjiaowang@163.com
 
0相关评论